國際金融危機對行業影響食品業損失可消化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8-10-29
上一條:我國食品機械工業前景光明
下一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價格走勢分析
行業面臨安全挑戰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對食品業出口的影響并不明顯。但是由于我國下半年乳品行業的三鹿奶粉事件,使得我國的食品安全面臨著挑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對媒體表示,今年下半年,乳制品出口會面臨很大困難。近幾年發生了多起食品安全問題,這對外向型企業的影響較大,但對整個出口影響有限。但在目前美元貶值、國內出口貿易已放緩的情況下,任何食品安全事件都將會使出口雪上加霜。那些國外的貿易保護主義者更有借口抵制中國商品,中國商品尤其是食品的準入門檻將會筑得更高。
食品安全狀況與群眾要求仍存差距
近幾年,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被國內和國際消費市場所關注。王文哲表示: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狀況距離廣大群眾的要求還存在不小差距。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菌落指數超標和農藥殘留超標、存在違法濫用非食品用添加劑情況、部分企業食品安全保障管理體系不完善等5個方面。
一直以來,我國對出口食品的安全檢測一直采取嚴格的把關。聯合國駐華系統22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食品安全的不定期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食品在質量和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在食品出口方面,在主要的出口國家和地區進行的調查顯示,合格率已經超過99%。
利好政策助力保障食品安全
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對《食品安全法》草案進行審議,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的監測和評估。草案針對事件暴露出的問題和監管弊端,增加了一系列強化監管的制度和規定。并強化了政府在食品召回過程中的責任,規定不得實施食品免檢。
在聯合國駐華系統發布的《推動中國食品安全》不定期報告中,贊同中國政府將進一步改善食品安全放在優先考慮的觀點,認為這個問題不僅意義重大,關系到公眾的健康,還會對一個國家的國內和國際市場帶來潛在的經濟和社會影響。[穗華機械摘編]
2008年10月29日